访《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总策划、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延艺云教授

发布人:法学院 发布时间:2017/11/02 点击次数:

近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国内热播,好评如潮,收视率突破4.7%,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荧屏上最“火”的一部电视剧。4月17日晚,该剧的策划之一,影视艺术中心主任延艺云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由您担任总策划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并引发热议,是不是在您和主创团队的预计之外?

延艺云:在目前小鲜肉霸屏,电视剧以情感剧、商业剧为主的状况下,《人民的名义》播出后会受到关注,这一点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相信这部戏一定会被有一定年龄和社会阅历的观众所关注。但我们还是有两个没想到:一个是,由于85后和90后观众群的追剧和持续关注、讨论,推动了这个剧在各项大数据统计上创了新高、创了很多指标性的数据,并成为一个“爆款”,老、中、青三代观众都在追剧、都被打动,这个现象说明该剧切中了当下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二个没想到的是,对《人民的名义》有的人关注经济学、服装学,也有人从表情包、官场生态、“小官巨贪”、生活方式、家庭婚姻、甚至黑社会等各个方面去深入解读。其中的很多问题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或是没有深入探讨的,这或许也是这个剧会持续火热的原因。

记者:我们知道投资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的电视剧是有相当风险的,该剧投资过亿,您在策划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市场因素?

延艺云:原小说是周梅森先生写的,导演李路也没有预期到很强的市场号召力,创作团队本着对艺术负责、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很真诚地做一部剧的原则,在整个小说创作、剧本创作、导演创作定位、演员选择、表演定位的主导性问题上,都是坚持把这部剧做踏实,没有更多地去考虑市场火爆与否。总制片人、出品方包括投资方,当时也是有犹豫的,但后来由于湖南卫视加入,市场问题就被解决了,没有了后顾之忧,创作团队就更坚定了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一部好剧的信心,最终呈现出这样一部耐看且具有较高艺术性、思想性的电视剧,展现出了反映社会各种生态的深度、远度和高度。

记者:请您谈一谈《人民的名义》和以往的反腐题材的电视剧相比有什么突破?

延艺云:《人民的名义》这个反腐剧出来以后大家惊呼尺度大,突破了很多很多,那么到底突破了什么?在讨论剧本和审片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个尺度观,现在回过头看,创作团队的意见还是比较成熟的。编剧周梅森、导演、总制片人、整个团队都有一个共识:不是为了突破而突破,不是为了大尺度而炫耀或者是哗众取宠,而是要正视社会问题、面对现实。我们做这样一个现实反腐剧所反映的问题要有社会普遍性和真实度。如果要是说突破的话,首先就是在反腐无上线这个问题上,我们第一次在国内的反腐剧里,把反腐的这个反面人物设定为副国级,这真正体现了不管涉及到谁、不管职务多高都会一反到底,这是一个标杆式的突破。“副国级”是一个符号性,虽然是标杆性的突破,但这种突破不够深刻,他只是在反映问题的范围上扩大,并不是在深度上扩大。

这部剧的真正突破是:敢于触及一个省由于腐败形成的政治生态,用一个省代表我们这个社会,不把反腐作为一个孤立的个案来办,不把腐败分子作为个别现象来对待。过去的反腐多是就事论事,将绝大多数人定性为“好人”,只有极少数人是坏的,汉东省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由于腐败形成的政治生态,腐败的普遍存在造成了汉东省社会矛盾尖锐——大风厂的护厂行动、黑社会光天化日之下谋杀反贪局长、腐败分子敢于用各种残暴手段对付反贪局的反腐战士,上到政法委书记、中到公安厅长、下到公安分局局长乃至一般干警,他们合在一起立体地展现了汉东省在腐败侵蚀下业已形成的社会生态,或者讲政治生态。坏人不是个别人或极少数,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而是一个时期的腐败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生态、一种生物链,利益集团之间,从官场到商场、从政界到商界,再深入到社会的很多毛细血管,已经形成相互依存的生物链条。在这个生物链上,只要你触动某一个环节,就会产生整个环节对你的反击,如:一个小小的工厂因为火把滴下来的一个火星引发的突发事件,实际上背后隐藏着很多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个突破是比符号式的突破更大的突破,它显示了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这个突破是更有意义的突破。

《人民的名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就是在写不同的腐败分子或者说这种政治生态的生物链上的不同人的人性发掘上面,不以简单的以善、恶、美、丑为划界标准,也没有简单的以所谓的“三观”划线,比如:高玉良书记的婚姻问题就被处理为一个复杂的状况:他和吴老师的离婚不离家,他和高小凤的隐婚,电视剧对官员婚姻、家庭问题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奢靡腐败,而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主创团队对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是深入而复杂的,其中涉及的社会现实、“三观”、人性、社会矛盾等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创作者从浮华的表象深入到社会的本质,这种犀利的表达也是一种突破,在国内电视剧创作中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记者:《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如您所说,是在多个层面的突破。那么,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文艺政策的调整?

延艺云:该剧的播出,并不关涉文艺政策的调整,这部戏是否能播出也并不是文艺政策改变与否的信号。国家的文艺政策是稳定的、连续的,一部电视剧的播出并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政策导向的责任。在拍摄过程中,主创人员对该剧能否顺利拍完和播出都没有把握,直到后来播出并看到了受众的反映后才放心。应该说,如果不是一个成熟的团队,就不可能取得这样一个成果。

记者:很多观众认为电视剧中郑乾和宝宝的线索游离于整个主线之外,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延艺云:这条线索是社会信息量的一部必要的补充,它属于大风厂这样一个副线上的故事。作为一部反映社会问题和社会生态的剧作,仅反映官场是缺乏社会穿透力的,而“大风厂”所代表的民间才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主要面向,郑乾就是在大风厂这条副线上延伸的故事,会贯穿始终。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推进,最终的评价标准都是要看人民群众有没有从发展中获得更好的生活,加入这条线索正是处于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地展现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考虑。

记者:《人民的名义》之后,创作团队有没有进一步的创作打算?

延艺云:网上有信息透露,周梅森先生正在创作该剧的姊妹篇《天凉好个秋》,这个消息不够切实。目前,周梅森先生正在创作该剧的姊妹篇,但小说还没有最后定稿,而且这个题目也需要再讨论,剧本也还在讨论当中,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将会是在《人民的名义》的基础上的另一部深刻的现实题材剧。

记者:我们期待着,谢谢延老师。

(影视艺术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